【长春冬令营】王虎:继续犯错,才能继续长大
来源:华育天下经典教育学校 日期:2018-10-10 09:13:35 点击:304 属于:读经教育
前天的稿子发出来后,有朋友留言说,不是老师越来越没耐心,而是家长们对老师要求太多,导致老师不敢管。
再探讨下去,发现是教育的问题,教育问题背后,是管教育的庸官,再往后,是中国官员体制的问题,再往后,是只能“呵呵”的问题了。
我办这个账号,不想探讨这些大问题。不探讨,不意味着不知道。
我想说的是,要么革命,要么改变。
当每个人都能少走弯路,教育好自己的孩子,那么慢慢的国家也会好。
不过,在现行体系下,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,并不容易。
要理性,要坚定,要耐心,要知道自救,而且不急于求成。
在现在的体系中,不符合标准的孩子,很容易被定义成“差孩子”,很容易被找家长。
我说我喜欢“差孩子”,是因为这些孩子能量足,成长空间大,引导好了,前途光明。
毕竟,人生是长跑,比的不是某次考试,不仅是考大学,找工作。

咪蒙在公众号三周年见面会上,做了个落泪发言,《以犯错的态度过一生》。
她讲了从小到大我犯的错,比如说,高考发挥失常,毕业后找不到工作,创业失败了……
之后认真地跟大家分享心得:
我们总以为,长大后就不能犯错了。
其实,要继续犯错才能继续长大。
用犯错的态度,才能遇到对的人生。
我们长大后,开始“反脆弱”,不允许自己犯错,更不允许孩子犯错。
孩子一犯错,就被管教,如果屡教不改,就被定义成“差孩子”。
做教育的过程中,我发现,很多学生并非一成不变的“差孩子”,他们只是“不适应传统教育”而已。
有些孩子特别聪明、特别感性、特别善良、特别有才,但他们不适应传统的体制内教育,不接受传统的评价,因而或厌学、或逆反、或冷漠、或逃避......被称为“问题学生”。
因为是“问题学生”,便被家长打骂,被老师歧视,被同学排斥,被学校“劝退”……而这一切,才把他们真正推向了“特差生”的行列。

现在的学校很像大市场,“卖相”不好的蔬菜往往得不到关注。
有些学校为了提高所谓“办学质量”,不择手段挖优生、赶差生,千方百计捞油水。
有些“优秀老师”是那些靠教本来就很优秀的学生成为“优秀老师”的。这样的老师没经过什么挑战,面对“差孩子”的时候,往往没有办法,更没有耐心。
教育家李镇西总结了好老师的标准:
好老师是一个“好人”,他首先把孩子们当人看;
好老师是一位“真人”,他不会装模作样;
好老师是一位“智者”,他传递智慧而不只是传授知识。
对学生来说,离开学校多少年以后,把很多老师都忘记了,却还记得的这个老师,才是好老师。
各位家长,您可以拿着这个标准,对比一下孩子现在的老师。

遇到好老师是幸运,遇不到好老师是日常。
家长们要放弃遇到好老师的过分期待,进而承担起做孩子好老师的责任。
我们都要在犯错中成长,所以请给孩子加倍的耐心。
做冬夏令营时,我发现,“差孩子”主观上都想表现好。
他们都想积极、向上、进步,但受环境的影响,自控不力,又犯错、滑坡、退步。
对孩子出现这种情况,我们要理解,要谅解“差孩子”暂时的退步,反复的犯错。
他们也不希望这样。在教育上有了欠账(绝大多数欠账是父母导致的),总要还的。

对于“差孩子”来讲,进步——退步——又进步——又退步……这样的反复不但正常,而且是改进过程中必经的阶段。
理解并接受了这点,家长就知道“自救”行动的漫长,并且不会因为乐观而盲目的期待而气急败坏了。
左拉说: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。
我想说:教育的价值,就是我们在陪着孩子长大的过程中,发现更好的自己。

(今天的文章配了异化图。每个父母都可能因为期待过多而异化。配图引自“旧少年”。如有侵权,请告知我们,进行有效处理。如果需要心理咨询和定制孩子生命成长规划,加我微信laohuguoxue。)

